明明(化名)一家人不明白明明的头部怎么会出现肿瘤,医院小儿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电生理室、化验室、影像科的通力合作下,孩子的中、后颅窝巨大神经鞘瘤在显微镜下被完整切除。孩子术后恢复良好,没有面、听等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手术的难度在于,医生不仅要在孩子的脑部“动刀”,更要仔细地将肿瘤与神经、血管进行分离,保证孩子以后能够正常生活。
一个多月前,7岁男童明明出现了头晕、呕吐、眼睛斜视的症状,后来又出现了反应迟钝、口角歪斜的状况,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就诊。颈头颅磁共振(MRI)显示,明明右脑中、后颅窝有“哑铃型巨大占位”,最大直径约6厘米左右,导致他的脑干、小脑、颞叶受压明显;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其右侧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受推压移位,这导致明明出现了以上症状。颅窝是大脑里的一部分,头颅的底部称作颅底,颅底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凹陷:前颅窝、中颅窝、后颅窝,每个颅窝里都有脑的不同神经和血管。
傅强主任判断这是一例巨大神经鞘瘤,需要手术进行切除。神经鞘瘤,又称许旺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多见于30岁-40岁的成人,儿童发病较少,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于前庭神经或蜗神经的神经鞘瘤也被称为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是发病居第二位的颅内神经鞘瘤,少数患者可伴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可见患者皮肤上有咖啡色素斑沉着及多发性小结节状肿瘤。
“手术风险非常高,这个神经鞘瘤从中颅窝跨到后颅窝,相当于两个手术了,而且这个肿瘤把脑干挤到了一边。”傅强介绍,因为明明的肿瘤所在的桥小脑角区重要神经、血管非常多,稍有不慎,患儿将会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傅强带领团队行幕上下联合入路,对横跨中、后颅窝的神经鞘瘤进行切除。“幕指的是小脑幕,是大脑与小脑的一个交界,孩子的肿瘤体积大,横跨中、后颅窝,开颅时大脑、小脑都要打开。”傅强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医生在术中先进行瘤内减压,缩小肿瘤体积,显微镜下分离肿瘤边界,惊心动魄地将滑车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等重要神经和血管逐个分离。术中快速病理是神经鞘瘤,做到百分百精雕细琢地将肿瘤全部切除。手术从早晨9点持续到晚上12点多,手术顺利,术后头颅CT提示创腔无出血。术后,明明的颜面部神经功能影响小,无面瘫,无吞咽困难。
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作为聊城市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团队现有专职的儿童神经外科医师8人、护理人员1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5人。科室设儿童神经肿瘤组、脑血管病组、功能外科组、脊柱脊髓组、颅脑外伤组等亚专业组,能全面提供小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于儿童神经外科的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儿童癫痫、脑瘫、颅缝早闭、脊髓栓系、脊柱裂及婴幼儿重症颅脑外伤等。
来源:《聊城日报·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