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瘤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期分别来源于胸膜胸壁的占位病变
TUhjnbcbe - 2021/7/11 6:04:00
白癜风临床诊疗与科研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k/mipso_5327542.html

轮值病例期

王兴龙

医院影像中心

Case1: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46岁,以“腰痛2年,加重伴左下肢疼麻无力2月。”为主诉入院。术前体检发现右侧胸膜肿块。余(-)。

?主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CT、CRP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

Case2: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5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6月,加重2月”为主诉入院。左侧胸壁可触及质硬肿块,皮肤无红肿热痛,无破溃。余(-)

?主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CT、CRP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糖类抗原CA19-9(-)。

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4.74ng/ml↑0--3.3

您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请发表意见!

1

医院余辉山主任分析

?这二个病例,主要是依靠CT征象进行分析诊断。一,病灶定位与CT表现:病例1:病灶起源定于胸膜,病灶中间的主体层面成梭形样肿块,横行紧贴于壁层胸膜病灶单发,质地匀匀,分叶浅,向肺内突起为主,边界光滑,CT增强有中度强化。肿块灶周围无浸润、无邻近组织破坏,无胸膜增厚。病例2:病灶起源于肋骨,肋骨有明显破坏,肿块边界不光滑,病灶向胸腔内破坏,穿透肋骨向胸壁软组织中生长,CT增强呈不均匀性强化。二,相关起源于胸膜的肿瘤性病变有:胸膜间皮瘤、胸膜纤维瘤、胸膜纤维肉瘤、胸膜脂肪肉瘤、胸膜血管外皮细胞瘤、胸膜神经源类肿瘤的神经鞘瘤(主要来自肋间神经)、胸膜转移瘤等多种类型。三,倾向性诊断:病例1肿块周边无明显胸膜增生与胸膜增厚性阴影,无明显胸部不适,有明显神经反射性形成的腰部和下肢痛疼不适等症状,再结合肿块形态特点;从方向上倾向于良性肿瘤。其中主要考虑来自于胸膜中的神经组织来源一类的神经源类肿瘤:神经鞘瘤,不排除神经纤维瘤。胸膜纤维瘤。病例2大体方向倾向于恶性肿瘤,主要考虑为骨肉瘤类肿瘤,不排除肋骨巨细胞瘤。

2

医院卜学勇主任分析

?病例1,首先是定位问题,图像不够,细节显示欠清。宽基底肿块,浅分叶,与胸壁相贴,肋骨受压吸收改变,未见向胸壁外侵犯表现。未见明确胸膜尾征。肿块内后侧基底部似见极少量的微积液征,提示肺外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有低密度无强化区,实性部分有渐进性强化趋势。倾向于肺外肿块,结合其形态、强化特点,无胸膜尾征,考虑良性或低度恶性,首选肋间神经起源的神经鞘瘤。病例2,考虑是起源于肋骨本身,不太符合肺、胸膜肿瘤侵犯肋骨。但是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值得商榷。病灶向胸壁外侵犯,增强扫描未见脓肿,似乎更支持恶性肿瘤一些,胸壁最常见的就是软骨肉瘤。

3

医院方鹏主任分析

?病例1:患者中年女性,腰痛2年,加重伴左下肢疼麻无力2月,检查发现右肺肿块就诊。辅助检查:血常规、PCT、CRP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胸部CT:右肺背段可见类椭圆形肿块,可见浅分叶,边缘光滑,无毛刺,无纤维牵拉,增强CT显示不强化,诊断考虑恶性肿瘤,小细胞未分化癌可能性大,不排除间皮瘤、肉瘤及腺癌,建议经皮肺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病例2:患者中年男性,慢性起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无外伤下出现左侧胸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6月,加重2月。PE:左侧胸壁可触及质硬肿块,皮肤无红肿热痛,无破溃。血常规、PCT、CRP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糖类抗原CA19-9(-),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4.74ng/ml↑0--3.3。胸部CT:左下肺类椭圆型占位灶,病灶内见明显钙化点,肿瘤侵犯肋骨,增强CT:占位灶无明显强化,诊断首先考虑恶性肿瘤,转移瘤可能性大,注意排除结核,建议胸腔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答案揭晓

医院王兴龙

专家点评

廖江荣

医院呼吸及呼吸危重症科

病史特点

?CASE1

①.中年女患,以腰痛及左下肢疼麻无力为首发症状,病程2年,加重2月。

②.术前体检发现右肺胸膜下肿块。

③.辅查中血常规、PCT、CRP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均阴性。

④.胸部CT示右侧近胸膜椭圆形肿块,向肺内波浪形凸起,边缘大体光滑,无毛刺,无胸膜增厚,有肋骨压迫而无骨质破坏,增强CT轻度强化。

病史特点

?CASE2

①.中年男性患者,起病缓慢,以左侧胸部阵发性钝痛为主要症状,病程6月,加重2月。

②.左侧胸壁可触及质硬肿块,皮肤无红肿热痛,无破溃。

③.复查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糖类抗原CA19-9均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稍增高(4.74ng/ml)。

④.胸部CT示左下肺类椭圆型占位灶,病灶内见明显钙化点,肋骨骨质破坏,有破骨及成骨表现,病灶向肺内及胸壁软组织中生长,增强CT示占位灶不均匀强化。

CASE1诊断分析

?该患者的CT表现病灶与胸膜宽基底相贴,与肺分界锐利,向肺内呈波浪状挤压生长,边缘大体光滑,无毛刺,无胸膜增厚,无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考虑来源于胸膜。影像征象符合良性病变表现。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感染指标、各项肿瘤标记物均正常。考虑来源于胸膜的良性病变。

CASE1诊断分析

?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左下肢的麻木、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良性病变中胸膜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CASE2诊断分析

?该患者的CT表现左下胸壁肿块,病灶内见明显钙化点,肋骨骨质破坏,有破骨及成骨表现,病灶向肺内及胸壁软组织中生长,增强CT示占位灶不均匀强化,考虑来源于肋骨或胸壁软组织。影像征象符合恶性病变表现。

?结合患者的胸痛表现、胸壁触及质硬肿块,CA21-1增高,感染指标正常。考虑来源于胸壁(肋骨或胸壁软组织)的恶性病变。

CASE2诊断分析

?来源于胸壁的肿瘤病因较多,包含有肋骨来源和胸壁软组织来源,具体类型仍需要穿刺病理活检确定。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schwannoma)是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后纵膈最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以良性单发多见,发病高峰在30-50岁。

?胸壁神经鞘瘤可位于脏层、壁层胸膜或脏-壁层之间,在CT上一般表现为境界清晰的孤立性低密度团块影,多呈类球形,包膜完整,常伴有出血和囊性变,部分病灶内见脂肪密度、条带状稍高密度影及小点状钙化灶。一般肿块相对较小,多<5cm。

?MRI是另一种常用于神经鞘瘤诊断的辅助检查,常可见瘤体内不均匀混合信号,相比CT,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行多方位成像,不仅能准确显示肿瘤发生的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还能显示肿瘤组织病理信号特点,从而提示肿瘤内黏液变、胶原纤维、出血、变病理变化。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起源于深筋膜或骨骼肌,最常见的成人恶性软组织肿瘤,常见于大腿、躯干或腹膜后,罕见于胸壁,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略倾向于女性。

?分为3种组织学亚型:高级别多形态肉瘤、有巨细胞的多形态肉瘤、有明显炎症的多形态肉瘤。

?CT:无特异性,增强扫描不均质明显强化。MR: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信号不均质是因为肿瘤含胶原含量高的纤维组织成分、粘液和出血。

小结

?对于病例1,其影像学表现中并无典型神经鞘瘤的囊性变、出血、钙化等改变,增强CT上提示为轻度强化的实变,为一例不典型的神经鞘瘤改变。

?对于病例2,从影像学上不能肯定的指出其来源,病变有破骨及成骨的表现,来源于胸壁软组织肿瘤或肋骨肿瘤(软骨肉瘤或肋骨软骨瘤恶变)均有可能。病理结果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肉瘤,侵犯肋骨。

?对于胸壁肿块,经皮肺穿刺是一种简单、安全的诊断手段。

点评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长按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分别来源于胸膜胸壁的占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