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里长息肉似乎很常见,不少人还常以“息”自嘲一番。大多数息肉也确实是良性的,摘除后调理下就没事了。但有一种息肉却有极高的癌变风险,不及时治疗往往很快就发展成癌危及生命,甚至还有可能向下传递“祸及子孙”,这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不及时治疗,近%会进展成结直肠癌!
肠息肉是指肠子表面的隆起性增生肿物,形态千奇百怪,有肉球状、蘑菇状、菜花状……可单发,也可成百上千来袭。据统计,约有95%的结直肠癌都是息肉发展而来(主要是腺瘤),因此有息肉和癌是“近亲”的说法。
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
对于散发性结直肠癌,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前病变,大约有10~15年的筛查窗口期。到50岁时,几乎1/4的人会发生结直肠息肉,仅有少数会转化为癌前病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却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如果坐视不管,几乎%的患者会在40岁前进展为结直肠癌。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以结直肠多发性腺瘤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约占人群结直肠癌患者的1%。患者的平均癌变年龄39岁,平均死亡年龄40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有以下特点:
发病
年龄
青少年期即可起病,平均发病年龄16岁。35岁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约95%有息肉。
临床症状
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也可无症状。
息肉特点
初发多从直肠开始,常密集排列,严重者从胃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总数可多达数百至数千。
癌变特征
如不及时治疗,几乎所有患者在40岁前都会发展为结直肠腺癌。少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可伴发肠外症状,如颅骨肿瘤、甲状腺癌、纤维瘤等。
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息肉出现时间延迟,发生数目较少(十几至几十),结直肠癌转化年龄较晚(平均55岁),称为减弱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