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眼看到患儿的时候,就大致猜到了病因。」
「这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遗传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但我却没法这样直白地告诉家长。」
哪怕只见过一次,这种疾病都让人难以忘记
当丁医生在门诊看到那个脖子上长着个「小瘤子」、手臂上露出一块深棕色「胎记」的患儿时,立刻想到了他曾在研究生期间接触过的某种疾病。
因此,除了常规查体和了解家族病史外,他还特意安排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和MRI筛查。查体结果发现,患儿的脖颈处有1块神经纤维瘤,身上有6处咖啡牛奶斑(CALMs)、腋下皱褶处还分布有雀斑;且基因筛查阳性。基于临床症状和基因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而MRI结果也进一步明确属于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neurofibroma,PN)。
病程早期确诊,对患者而言却不全是幸运
NF1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咖啡牛奶斑、多发性神经纤维/丛状神经纤维瘤、腋窝或腹股沟雀斑等;中国暂无流行病学数据,据估算我国NF1发病率约5/百万*[2]。PN是NF1的主要表现之一,表现为沿多个神经干和(或)分支形成大的肿瘤团块,占NF1患者的30~50%[3]。
由于发病率很低,且临床症状差异较大,NF1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甚至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在「脸上、身体上长满巨大瘤体」。相较那些患者而言,这位患儿是幸运的,能够在疾病初期确诊并尽早启动干预;但对患儿和家长而言,「确诊」,就意味着要开始承受NF1终其一生的疾病负担。
从已知的NF1及其相关神经纤维瘤的自然史来看,NF1给患儿带来的是身心的「双重折磨」。
一方面,随着患儿的年龄增大和病程进展,NF1相关神经纤维瘤不断变大可能会造成外形损毁,还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骨骼异常、功能障碍,甚至是恶性肿瘤等疾病[2]。另一方面,NF1患儿在成长过程中,疾病造成的外貌改变、可能的认知障碍、多次的入院治疗等因素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一些患儿可能需要长期心理治疗[2]。
这些影响,将会贯穿患者及其家庭的一生。而这种疾病,目前我们还无法战胜。
治疗方面,目前医生能做的还很有限
现阶段,PN的一线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建议在病程早期切除肿瘤,以限制其对患者功能和外形的影响,并降低手术风险[2]。丁医生遇到的这位患儿瘤体体积较小,可完整切除,但家长却犹豫了。
困扰家长的原因有两点——「复发」和「手术风险」。目前,PN的手术治疗仍面临手术难度大、疗效不佳等诸多限制,其中年龄、切除范围及肿瘤位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PN沿神经弥漫生长,手术切除难度大,通常不能完整切除,并且手术可能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若首次未能全部切除瘤体,则可造成肿瘤继续生长,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3]。
《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诊疗规范(年版)》中也明确提出,「术后约50%以上的患者会复发,且有些部位的特殊性(如头颈部)常常导致病变难以完全切除,因此手术治疗通常仅限于对较大病变的特定区域进行减瘤[1]。」
但除了手术治疗,传统放、化疗治疗对PN无效[3],国内也尚无治疗药物。不过,近年来NF1伴PN临床药物试验中一些治疗新方案如MEK抑制剂等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改善[2]。
手术切除心存犹豫,药物治疗又暂时无「药」,考虑再三后,患儿家长无奈选择回家观察。
最后,丁医生叮嘱患儿定期随访,一旦病情进展,及时复诊。
「生命至上,共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