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父母”叫“隔代家长”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武汉李女士的儿子凯凯上小学三年级,国庆期间,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项是“至少帮妈妈洗一次碗”。李女士让儿子洗碗时却遭到婆婆的阻挠,婆婆认为老师是“瞎胡闹”。(10月5日光明)
显然,父母和祖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这位婆婆盲目否定做家务的作用,称其为“瞎胡闹”的做法折射出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主体的教育素质跟不上、教育理念和思想观点的陈旧化。
在不发达的地区,“隔代教育”仍然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不明事理的“隔代家长”也有很多。“没事,奶奶去帮你认个错”、“你妈妈小时候还不如你呢”、“再淘气,你爸妈不要你了”……这些都是祖辈教育的“亮点”。或包办了一切,或单纯的溺爱,或娇纵,或只注重养育不注重教育等等,是“隔代家长”的误区,也是盲区。这些对于孩子性格、品质的养成有误导作用。有些“熊孩子”、“野孩子”就是在隔代家长的教育下形成的。
现今的社会压力的确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催化下,养家糊口,在外奔波,是大多数父母的“必修课”。“背井离乡,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城市中谋生,孩子留在家乡,留给爷爷奶奶照看”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祖辈充当父母的角色,比比皆是;“代际教育”替代“亲子教育”的结果则是祖辈成为培养孙辈的主角。先前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是亲子教育、隔代教育针锋相对的缩影。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式的隔代教育的某些方法确实是过时了,用70年代的观点教导孩子树立不了太多、太久的权威,甚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亲子教育、隔代教育各有利弊,互相补充、磨合才是对孩子教育最好的交代和成全。
笔者家乡的一位童年玩伴,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长大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打工去了远洋。爷爷奶奶对他爱护有加,迁就他、处处顺着他、舍不得他受一丁点儿委屈。他的坏脾气、野脾气就是这样被活生生地惯出来的。在生活上,他就是一个小皇帝;学业上,他是一个小混混。他就是不明事理、糊涂的“隔代家长”培养出的人物。这对孩子、家长、祖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隔代家长”担承的也是一种家长的义务和,理应把“教”与“养”演绎到实处,而不是错误的失却了方向标的养育。“养”和“育”的性质是不同的,“育人”不仅仅是简单的抚养,还得包括对其品德的熏陶、性格的锤炼、的培养等。
爷爷奶奶的疼爱不能够超越育人的底线,守好“教”和“育”的基本底线是重要的。不偏爱、不溺爱,明事理、讲原则的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行事是“隔代家长”应该突破的。自然亲子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完美的结合,并朝同一个目标前进,勿以“孩子还小”、“别吓着孩子”等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借口而忽视了真正的教育。“教”和“养”是耽误不起的事儿,抓好每一次的机会,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
文/江晓晖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同时官方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