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原因,最常遇到新手爸妈询问宝宝的皮肤、*疸、脐带、喂奶等问题,针对常见的皮肤问题做以下的说明:
属于无害会自己消失的
新生儿*性红斑:原因不明,新生儿在出生后二至三天到两三周,在躯干脸上或四肢出现大小不一定的红斑点,斑点中心可能有1-2mm的*白丘疹点,偶尔中间会有脓疱,宝宝并不会有不良反应,病灶可在一周后消失但也可能持续到三周之久。名字虽然有‘*’这个字,实际上不需治疗会自行消失。
粟粒疹:约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儿会看到,在前额鼻头外耳廓有针头大小、白点状的小丘疹,是因为未发育完全的皮脂腺所形成,多在一星期左右消失,不须治疗。
结晶性汗疹及痱子:这两者都是由于排汗不良所造成。结晶性汗疹是汗水堆积在角质层下方造成身上出现易破小水疱。痱子则是汗水堆积在汗腺管中形成具有瘙痒感的红色丘疹。要除去过多的衣物,避免闷热就会自行改善。但是初为人父母者及爷爷奶奶深怕宝宝穿少了让他着凉,所以就把宝宝包得紧紧的,而婴幼儿本身的排汗及热调节能力都未能完全作用,再加上旺盛的新陈代谢作用产生大量的热与汗,因此造成了小婴儿身上长满痱子。我个人的经验是我穿几件衣服,宝宝就穿几件,甚至要比我少一件,就比较不会太闷热。
新生儿痤疮:此类疾病就是俗称的胎火,其实与成人的普通粉刺相同,其原因是由于妈妈的荷尔蒙残存在新生儿体内,无法完全代谢所致。通常在宝宝出生两周到三个之间反复出现。只要做好每日一般清洁,在三个月后即可自行痊愈。
常见皮肤的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在包尿布的区域;或是长期浸润、磨擦的部位受到念珠菌感染,所以对磨部位最常看到,如股沟,腹股沟,男婴的阴囊下方,女婴的会阴部分,常看到潮红性的皮肤炎,在其边缘常会出现卫星状分佈的突起小红疹伴随轻微的脱皮,通常是会痒的,除了常换尿布保持干燥外,需要擦含有制霉菌素成份的药膏才会改善。
其他皮肤疾患
尿布疹:这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因尿布覆盖而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主要是由于尿液或粪便长期接触所造成的刺激性皮肤炎,如屁股;局部皮肤反应为广泛性红斑、甚至破皮。或是出现在腰围腿围处,因为被尿布的松紧带束太紧太久而产生。预防之道在于父母要适时地更换并使用吸水力佳、透气性良好的尿片,大小便后必洗净局部皮肤,经常保持患部干爽。此外使用含有氧化锌的护肤膏,有隔离粪便尿液接触皮肤的效果。
脂溢性皮肤炎:在出生后二至十周时在头皮、面部、脖子、腋下出现潮红且上面盖有*色鳞屑的病灶,最容易出现皮屑的地方为头面部。此病并不太会使宝宝有瘙痒感。形成原因可能与宝宝皮脂腺分泌旺盛,且母亲贺尔蒙的影响和皮肤上的皮屑芽孢菌相互作用有关。如果患部面积不大,通常在六个月大后会自行痊愈;如果患部面积越来越大,或是产生的痂皮或皮屑很多,就建议到皮肤科就诊治疗。
异位性皮肤炎:异位性皮肤炎通常在宝宝出生后两个月才慢慢出现,通常父母会把脂溢性皮肤炎误以为是异位性皮肤炎,但是两者间有不小的差异。此病常以慢性及强烈的瘙痒、皮肤干燥、炎性病变、苔藓化及易受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等表现,一开始可能出现在脸和四肢关节外侧,严重时连躯干部位都有,通常有家族史,长大后测量血中IgE浓度上升且常合并其他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气喘等。若有好好治疗其症状有四成的孩子到五六岁会比较缓解,但有三到五成的病人会持续下去甚至到成年。
做记号
血管瘤:最常见的是鲑鱼斑,多位于前额眼睑颈背部,是平坦的,因微血管扩张造造成,通常一出生就有,多数会随时间自行消失。其次为草莓血管瘤,为血管内皮细胞不正常增生而形成,一出生不一定看得到,前六个月为增生期,通常从小红点变成突起状的草莓样的过程中才被家长注意到,之后才会慢慢自己萎缩变小直到六七岁,不是只有皮肤会长草莓血管瘤,内脏也会,把如果皮肤上长太多草莓血管瘤,就要留意脏器是否也有长,做个超音波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
蒙古班:皮肤深层的黑色素细胞聚在一起形成蓝灰色的班块所致,常出现在背部四肢臀部,会随时间慢慢变淡,是最常见的色素性胎记之一。
咖啡牛奶斑:浅棕色不会突起的斑块,在躯干四肢都可能会出现,大部分是良性变化。我儿子的大腿上就有一个;但是只要斑块的数量大于等于6个,且青春期前斑块的大小全都大于0.5公分,青春期后斑块的大小都超过1.5公分,就怀疑跟神经纤维瘤有关,要进一步到儿童神经科就诊做相关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