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胡舒彤尹海涛本报通讯员杨拯修
“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参与十届省委第四轮巡视期间,省委各巡视组人员时刻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虽然此轮巡视正值“三伏天”,但省委各巡视组坚持下基层、进农家、访民情、解民困,用脚步丈量巡视路,用真情温暖贫困户,将巡视工作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你对群众投入多少感情,就能从群众那里获得多少支持和认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巡视人也从群众那里收获了信任和尊敬,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群众是最好的“监督员”
自7月16日开始,在汝阳县小店镇李村的村委会门口,印有“省委第七巡视组征求意见箱”的信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省委第七巡视组入驻汝阳县后设置的,目的是收集群众举报信件,为开展巡视工作提供线索。
“我们把征求意见箱设到了每一个贫困村,真正做到‘零距离’接受信访举报。”省委第七巡视组副组长贾太杰说,巡视组安排专职信访员负责搜集整理相关投诉,定时去收集信件,然后分类整理,具体问题具体汇报,突出问题突出处理,保证每一封群众来信都有记录、有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委各巡视组一进驻都会开通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短信等六种信访渠道,打通群众信访举报的“绿色通道”,让巡视巡察工作真正实现“问计”于民。为防止在村里张贴的通告被风雨侵蚀或人为毁坏,省委第四巡视组还专门监制了特殊材质做的“海报式通告”。
群众是最好的“监督员”。只有怀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群众,群众才能相信你,把你当成自己人。短短40天时间,省委第九巡视组受理各类举报件(次),省委第三巡视组受理群众来信来电件(次)。
“这说明老百姓是信任我们的,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崔绍营说,巡视工作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被巡视单位情况,如果没有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很难真正发现问题,工作成效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巡视组一定要践行群众路线,聚焦发现问题,真诚听取群众意见,确保信息来源广泛,掌握情况全面充分,深入客观了解存在问题。
脚踩两脚泥,才知“鱼水情”
8月初,来自淅川县厚坡镇某村群众的一封举报信,引起了省委第九巡视组组长郑俊峰的重视。信中举报的对象是村干部侯某,说他在识别贫困户中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将其父亲列入贫困户,享受了相关待遇。
虽然这个村距离巡视组驻地较远,但郑俊峰决定带人去看看。于是,在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了该村,通过随机入户、多方了解、暗访调查等,确认村民的举报基本属实,于是将此线索转交给淅川县纪委监察委处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杆秤的。”郑俊峰说,巡视工作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但也必须畅通群众自下而上监督领导、反映情况的渠道,只有深入群众,与他们真诚沟通,倾听他们的真心话,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才能及时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脚踩两脚泥,才知‘鱼水情’。”
在灵宝市五亩乡孙家岭村走访时,省委第八巡视组副组长周辰良发现五保户孙老汉的外孙女小美(化名)患有神经性纤维瘤,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小美一直跟随着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周辰良当即拿出元钱给孙老汉,回来后,抓紧联系地方民*部门,组织捐款为小美治病。
“与贫困户相比,我们的生活好多了,能帮就帮一把吧!”周辰良说,在巡视期间,只要进村入户,他都会提前准备点现金,到贫困户家中时塞给他们。
老百姓的“炕头”,是咱共产*的“大本营”
8月10日上午,烈日当空,省委第四巡视组组长万里光走进鲁山县尧山镇营盘沟村贫困户赵文平的家中,坐在小板凳上,与他拉起了家常。
这样的场景在此轮巡视中很常见。省委各巡视组在深入了解阶段,坚决不让当地干部陪同,不预设路线,自己“找点”进村入户,带着方便面和矿泉水,没有饭店,就蹲在路边吃。他们走进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坐在床头、立在田间,用农家话与百姓交谈,以一身“土气”融入群众之中。
“老百姓的‘炕头’,是咱共产*的‘大本营’。人民群众是巡视工作智慧与力量的源泉。”万里光说,巡视本身也是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教育的过程。巡视工作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是从群众积极建言献策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是在老百姓的“炕头”、田间地头得来的。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坚持问*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