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瘤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献速递乳腺实体型腺样囊性癌是一组 [复制链接]

1#
乳腺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占侵袭性乳腺癌的0.1%,与头颈部、泪腺、肺、前列腺、宫颈和外阴的唾液腺型肿瘤具有相同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遗传学异常。乳腺ACC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个亚型。它们与更常见的唾液腺型ACC有许多共同特征,尽管后者预后较差,10年总生存率为60%,而乳腺型ACC为75-93.8%。传统形式的乳腺和唾液型ACC在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上具有双细胞群特征,基底/肌上皮成分表达基底标记物(如p63),管腔/上皮成分显示CK7和CKIT阳性。乳腺和唾液腺ACC也以存在t(6;9)为特征(q22-23;p23-24),从而导致癌基因MYB与转录因子NFIB发生融合。普通型ACC具有典型的组织学形态,较容易明确诊断,但以上皮细胞为主的实体型ACC则存在诊断困难。事实上,在这一组实体型ACC中,MYB重排是不常见的,临床和遗传特征与传统ACCs不同。在日常实践中,病理学家面临的问题是,这些实体变异是否构成了乳腺ACC家族的一个真正的亚群,或者它们是否类似于更常见的基底型表型的TNBC。后者预后差,经常发生早期转移复发,需要更积极的化疗治疗。

来自法国的一组研究者比较了乳腺实体型ACCs、普通乳腺ACCs和TNBCs基底型的临床、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他们对33例乳腺ACC进行了临床、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比较分析,其中包括17例实体型ACC和16例普通型ACC。实体ACCs呈基底细胞形态,全部或主要呈上皮细胞群,并伴有肌上皮分化减少,MYB蛋白过表达类似于普通型ACC。在14/17(82%)的实体型ACCs中,可通过免疫化学检测到MYB呈弥漫强阳性,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离探针在3/16(19%)的实体型ACCs检测到MYB重排。相反,TNBC中只有7/(3%)的病例MYB蛋白呈免疫组化弱阳性。与普通型ACC相比,实体型ACC表现出了不同的转录组特征。在普通型ACC和实体型ACC之间有个基因表现出显著的表达差异。EnrichR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PI3K-Akt和黏附分子信号通路在普通型ACCs中显著过表达,而实体型ACCs中氮代谢通路显著过表达。CREBBP突变和NOTCH基因激活突变仅出现在实体型ACCs中,其发生率约5/16(31%)。具有NOTCH激活突变的肿瘤表现为细胞核NICD1弥漫强阳性染色,这是NOTCH通路成功激活的标志。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研究发现实体型ACCs与基底型TNBC不同之处在于其存在较低的TP53突变和更稳定的基因组图谱。综上所述,乳腺实体型ACC是ACC家族中一个独特的分子实体,与常见的基底型TNBC不同。MYB是实体型ACC的一种诊断有用的生物标志物,而NOTCH在30%的病例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

图1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普通型ACC伴MYB重排(病例8)(a-e),不伴MYB重排(病例11)(f-j),实体型ACC(病例30)(k-o)。形态学(a,f,k)(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普通型ACC中呈筛状生长模式,在实体型ACC中呈实性生长模式。p63免疫染色(b,g,l)在普通型ACC的肌上皮细胞中呈阳性,而在实体型ACC中呈阴性。MYB免疫染色(c,h,m)在普通型ACC中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在实体型ACC中呈弥漫性阳性。CK7免疫染色(d,i,n)在普通型ACC的上皮细胞中呈阳性,并突出显示实体型ACC肿瘤细胞巢中间的导管结构。NICD1核免疫染色(e,j,o)在普通型ACCs上皮细胞呈阳性,在实体型ACCs呈弥漫性。

图2(原文图4)普通型和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频发突变的瀑布图。在29例乳腺ACC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瀑布图显示了频发突变,所有样本中均有突变(a),且每个肿瘤组的单独瀑布图中均有突变(b)。每一行对应一个出现突变的基因(分为移码缺失或插入、无义、错义和多重打击突变),每一列对应一个出现突变基因的患者。a上的侧柱和顶柱分别代表每个类型的突变数量,按基因和病人分类。

文献出处:

Solid-typeadenoidcysticcarcinomaofthebreast,adistinctmolecularentityenrichedinNOTCHandCREBBPmutations

译者简介:

(梅放审稿;李新*孙利兵张璋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